網頁

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

雲林縣古坑鄉 華山社區


http://www.trip123.com.tw/farm-s3.html?id=345
2008 版權所有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

有了年輕人的愛鄉熱忱與同心協力,21世紀的華山成了台灣咖啡的代名詞。整日飄送的濃郁咖啡香,就是華山人的在地風味。

山風一陣陣吹拂,儘管是隆冬的1月天,驕陽卻若隱若現地不時露出。「華山山區氣候變化大,也因為這樣,不少遊客喜歡在這裡的景觀咖啡餐廳,一邊品嘗略帶酸味的台灣咖啡,一邊欣賞美麗的夜色。」古坑華山休閒產業促進會總幹事李契螢說。

不過,多年以前的華山可沒有這樣的榮景。沒有咖啡吸引遊客,華山就如同台灣任何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,有誰會知道「古坑」在哪裡?更別說是「華山」了。

尋香,總舖師、陶藝家一馬當先

只 要每隔一段時間來到古坑的華山村,就會發現這裡又變得不一樣了,又多了一些很有特色的民宿、景觀餐廳、小店舖。很難想像上個世紀末,華山不過就只是古坑鄉 的一個山坡小村落,居民以種植檳榔、茶葉、柳丁、麻竹筍等作物營生,生活過得不算好,年輕人都往城市找工作,留下來的僅是年邁的雙親或嗷嗷待哺的第三代。

這一切就在幾個第二代村民返鄉後,有了改變。在外地當廚師、擁有一手料理好手藝的吳永堃,被父親召回華山後,還是離不了務農、外燴料理的老路子,但他認為,華山要發展不能靠這些,因此結合同樣回到故鄉、從事陶藝藝術工作的蔡顯勇,以及邱遵隆等人,為社區把脈、尋找出路。

「台 灣農業一定要轉型為休閒農業,我們社區也是一樣,不過社區裡年紀較大的人,卻無法很快接受新觀念,這讓我們一開始在推廣時,比較辛苦。」擔任首屆華山社區 發展協會理事長的吳永堃,描述著手產業轉型的困難,特別是經過討論後,華山社區決定要以「沒落的台灣原生咖啡」為社區發展主題,更是難上加難。

1999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,華山出現嚴重的土石流,不少山區農地都被土石流給掩埋了。村民看到家園殘破的景象,嚇得失魂落魄,甚至得去看精神科醫生治療,而醫生開給他們的藥就是做社區義工。

聞香,深層的、條理的扎根有

吳永堃運用不少「要顧佛祖先顧爸度(肚子)」「造雞窩運動」等閩南俚語來激勵村民當社區義工,投入種咖啡、賣咖啡,這才慢慢創造出華山特有的咖啡文化產業。

與 第二代有志之士共組成立華山休閒產業促進會的蔡顯勇也沒閒著,他思考要讓社區變得更好,除了讓村民轉型走向休閒農業,提升文化素養、發揚在地文化,也是很 重要的。因此,他與華山國小校長開始教小學生玩陶,每個畢業的孩子都要創作一幅陶畫,貼在校園後方的牆壁上,「畢業的學生回到母校來,看到當時自己做的作 品,就能回憶在校的點滴往事。」

華山改造成果有目共睹,不僅獲選為「2007十大經典農漁村」,同時也吸引年輕人返鄉,華山休閒產業促進 會也因新血的加入,組織變得更有活力,成為當地真正有實際作為的社區組織。「過去做事大多憑交情,有一股熱血就去做了,卻沒有制度。新一代接手後,一切要 求制度化,過去得靠交情才能申請到的經費補助,現在只要寫好企畫書,跟相關單位申請,很快就會下來。」李契螢道出新一代經營社區的理念。

雖然不同世代各有不同作法,但在新舊觀念交替激盪下,華山,這個台灣咖啡的原鄉,持續發光發熱。每年10月咖啡節,各方遊客總是不辭路途遙遠,就是要來品嘗這杯華山咖啡的香。

在地名物

[台灣咖啡]
古坑在日治時代引進「阿拉比卡種」咖啡種植,由於當地栽植環境與巴西頗為相似,咖啡豆味道香醇,加上些許微酸口感,一點也不輸國外的咖啡豆。

[麻竹筍]
麻竹筍是古坑山區早期的農作物,至今仍有農民種植。麻竹筍口感相當嫩,當地幾乎每家景觀餐廳,都有這道特色菜,是來古坑不可錯過的美食。

古坑咖啡生態之旅

華山休閒產業促進會推出的套裝行程,不讓遊客走馬看花,除了可以品嘗道地台灣咖啡、咖啡風味餐,還可參觀烘焙咖啡過程、DIY咖啡染,以及走登山步道,沿路有專人解說華山的自然生態。

電話:(05)590-0058 華山休閒產業促進會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